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是新加坡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在新加坡的文化生活中起着核心作用。从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来看,滨海艺术中心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一、“全民艺术中心”的运营理念
新加坡设有国家艺术理事会,成立于1991年,隶属于新加坡新闻通讯艺术部,其宗旨是将新加坡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国际艺术之都,并以培育艺术人才、促进艺术发展,让生活充满艺术为工作使命。艺术理事会致力于采取全方位的方式发展各种艺术形态,从而让新的艺术团体成功播种、栽培并提升艺术家、艺术团体及艺术商务、直到国际化。
国家理事会大力拓展大型艺术活动,如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美术展、新加坡作家节和新加坡双年展。为挖掘艺术人才,该理事会还设有奖学金和多种奖项如文化奖和青年艺术家奖。此外,新加坡国家理事会还大力促进国际化和加强国际接轨程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国际网络如国际艺术文化总会和亚洲艺术联盟。
滨海艺术中心是艺术理事会领导下的最重要的机构,功能设计完全体现了艺术理事会工作使命的诉求。
作为新加坡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滨海艺术中心从规划开始,就明确了它的定位是“全民的艺术中心”,是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后来的建筑设计,节目组织,管理运营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定位。
从滨海艺术中心启用开始,总裁潘传顺就对媒体反复阐述滨海艺术中心的社运营理念,就是“为全民所建,要与民众紧密相连。”他以电视与电台为例,电视与电台有不同频道,针对不同的观众或听众群,大家各取所爱,通过转换频道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从总体上来说,这些传播形式却是在为整个社群服务。“滨海”是一座表演艺术中心,它呈献不同类型及品味的节目给不同的观众群,这就是它“换频道”的方式。滨海艺术中心无法让每一个节目都适合所有人的品味,可是因为有许多节目,大家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所爱。
滨海艺术中心的运营理念,通过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集中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是社区及接触。社区及接触节目是滨海艺术中心年度演出的基本项目,就是为公众呈献内容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从古典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多种族的各种艺术形式尽在这里展现。这些项目包括庆祝新加坡主要节日的节庆,如华人新年、屠妖节与开斋节。常年活动包括华艺节、印度艺术节、马来艺术节、海湾的节拍、温馨岁末齐感恩、艺满中秋、国庆典礼与艺术十足。
滨海艺术中心向公众提供大量的免费演出,包括每周在滨海大道上的户外活动和室内的音乐会。日常的社区及接触节目包括“美丽星期天”、“咖啡早晨与午后茶点”、“午餐盒”及“在滨海大道上”和“中央大堂演出”。
2006财年,滨海艺术中心共演出1400场,其中219场是售票演出,1181场是免费演出,在1046985观众中,免费观看演出的有972507人次。
第二是培养观众群。滨海艺术中心致力以合理的票价呈现高素质演出,向普遍新加坡人推介舞蹈、戏剧和音乐的表演艺术。这些演出在以下节日和演出系列中进行:“西方古典音乐精粹”、“舞动人生”、“摩萨克爵士音乐节”及“管风琴新韵”。也有洋溢嘉年华气氛的户外演出:大头娃娃造型的步行者,耍杂技的森林动物,中东音乐及原住民歌曲,应有尽有。
多数的演出都有折扣,最低的两三级票价,学生可获得50%折扣,乐龄人士与全职服役人员则有30%,充分发挥作为一个非赢利组织的社会公益功能。
第三是艺术的开拓与发展。在参与本地艺术团体发展的工作上,滨海艺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同艺术家、制作人和公司联手呈献新作品。这些合作项目包括,室内乐音乐节,新加坡印度纯艺术协会的印度音乐与舞蹈节。
还有“艺术寻究”系列、举行艺术讲座、工作坊和演出后分享会等。
二、成功的运营从规划设计开始
滨海艺术中心外形像一个被分成两瓣的榴莲。顶部由无数组玻璃构成,每一组均由两片玻璃形成突起形状。这座精心设计的建筑,是新加坡政府全力打造的一个蕴含丰富的文化标志,也成为新加坡致力于成为世界艺术之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基于“全民的艺术中心”这个定位,滨海艺术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以剧院和音乐厅为中心,集中了演出、娱乐、购物、休闲、餐饮等多项功能,甚至还拥有一个专业图书馆。
这幢建筑坐落在新加坡市区的新加坡河入海口,与滨海湾毗邻,周围连接新加坡金融区、商业区、旅游区,不但是新加坡人日常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是国外旅客必到的旅游景点,其文化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国界。
新加坡建造一座艺术中心,这概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进入上世纪90年代,艺术中心的建筑工程终于开始,到2002年10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兴建虽然只花几年时间,从酝酿、构思到落实,实际上却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滨海艺术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演出设施,可以保证任何演出活动的硬件要求,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艺术作品来到这里。
滨海艺术中心是由新加坡本国设计公司和英国优秀建筑设计公司共同设计。其中的音乐厅可以容纳1600人。音乐厅的音响设计顾问是美国的拉塞尔·约翰逊。世界上只有五个类似的音乐厅,包括瑞士的卢塞恩、美国的费城、达拉斯、英国的伯明翰,以及新加坡。音乐厅的声学控制世界一流,是当时全世界声学规模最大、声学设置最复杂齐全的音乐厅,采用混响室来控制音乐厅自然混响,可随需要进行调节,是各种音乐演出的理想场所。
音乐厅放置着一架由4740个音管及61个音栓组成的科莱斯管风琴,由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商设计与制造而成。
2000个席位的剧院,是在欧洲歌剧院传统的马蹄铁形结构基础上加以改进。它可以促进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交流。剧院楼高四层,它的设计是为了展示亚洲和西方传统的表演艺术,以及各种先进的、多功能的演出。这里的舞台是全新加坡最大的舞台。
除了这两个主要场所外,还有两个表演室,其中小剧场可容纳220个人,可作为实验性剧场与舞蹈演出的场地,而音乐室有250个座位,是室内乐,独奏会,歌舞表演和爵士乐音乐会的理想场所。
滨海艺术中心还有几个户外场地,适合各类活动和表演。沿着300米长的海滨湾有两个表演场地,一为户外剧场,另一个是边缘剧场。在阳台上可一睹海湾和城市的壮丽景色。而庭院里有售卖各种餐饮的小店。这同时还有一个正式的展示画廊“窗户”,可陈列大量视觉艺术的作品。
作为配套的场所,艺术中心还有三间练习间、一间排练室、一间表演者休闲室,以及42个化妆间。
具有艺术风格的滨海购物坊,占地8600平方米,楼高三层,这里有购物中心,国际风味餐馆,集各种诱人的小商品、食品和娱乐于一体。
商场内有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是新加坡第一家以表演艺术为主题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关于音乐、舞蹈、电影和戏剧的文学典籍和多媒体资料。
三、演艺活动的组织
2006年,滨海艺术中心的各种艺术活动超过1,900场,占到新加坡全部市场份额的30%,售票数量占了整个新加坡的35%。23000位艺术家在这里表演,观众和游客达到750万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场活动达到14万人。
作为国家艺术表演中心,滨海艺术中心在惊人的数量同时,保证了高水准的质量,这里可以经常看到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等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艺术作品。
为了适合不同观众的口味,节目的范围包括各种类型的音乐、舞蹈、戏剧及视觉艺术,包括印度舞蹈、马来戏剧、中国的歌剧 、西方的古典音乐,多媒体剧场,爵士音乐和乡村爵士乐等等,并把焦点集中在艺术的教育和增加大众接触艺术的机会。观众不仅能了解各种艺术,更重要的是把欣赏艺术视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滨海艺术中心年度节目单上的基本内容,一般会有:在新加坡举行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例如中华文化艺术节(华艺节),马来文化艺术节和印度文化艺术节;系列剧场,主要集中在爵士乐、管弦乐、管风琴、经典音乐、音乐剧、舞蹈、戏剧、儿童剧;亚洲青年艺术家作品陈列展、镶嵌艺术、“咖啡早晨”和“午餐盒”等不同的主题上;定期举办艺术交流会、各种艺术讲座、艺术夏令营等活动。
从2002年10月11日正式开放,滨海艺术中心的演艺活动,就保持了这样一个模式。而滨海艺术中心的开放庆祝活动,为以后的演艺活动安排确立了标准。
在开放日那一天,滨海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仪式。傍晚时分,所有的来宾参加了各种热闹的狂欢活动。接着是由新加坡纳丹总统主持的开幕剪彩仪式,然后由新加坡一流的舞蹈团新加坡舞蹈剧院首次公演特为开幕创作的舞蹈《缅怀月亮》。
开幕庆祝活动持续了23天。节目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剧、粤剧、华乐、现代舞蹈、现代剧场、外国民歌、印度音乐、马来音乐、爵士乐、本地华语歌曲、木偶戏等,中外古今皆有。期间来自22个国家、1300名艺术家,免费进行了600多场演出,共献上了70个制作,其中包括张艺谋的优美歌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以伦敦爱乐团的两场演出,黑人女高音歌后诺曼的独唱会,小号手马沙利斯与林肯中心爵士乐团的表演,马素尔与纽约爱乐团,中国大陆中央芭蕾舞团和粤剧演出。
在开幕当天傍晚,除了剧场内的演出,户外还有热闹的嘉年华会。来自澳洲、加拿大、法国的特技表演团,以滨海湾水面及附近滨海建筑为舞台,以攀墙技术加上烟火表演,呈献“海港特技奇观”。看完之后余兴未了的观众,继续参加“滨海舞会”,直到凌晨。
开幕艺术节之后,滨海艺术中心坚持每个周末主办户外活动,每个月有一次室内午餐音乐会,还有视觉艺术展览,全都是免费参观。
在周未和假日夜晚,还在露天庭院和海滨免费进行露天演出。每逢周末公众可在海边一面进餐,一面欣赏街头艺术、音乐等娱乐表演。晚上,在中央广场上还可观赏各种风格的音乐表演,作为在主要场所表演的补充。
滨海艺术中心不仅是提供表演艺术,还有独特的视觉艺术编排,把中心内部的空间变成了陈列区,陈列品可以从一天到几个月不等地定期更换。
四、公司治理和市场运做
滨海艺术中心是公益性的非赢利性组织,管理体制却实行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
滨海艺中心的管理系统,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工作,董事会每两年换届,现任董事会将工作到2007年11月23日,有14位成员,设有执行委员会(负责批准一百万以上的开支)、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董事会成员全部有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背景,有政府机构高级公务员和大型企业高级经理人的职业背景。这样强大的董事会令人吃惊,只有在大型的跨过公司才可以见到,出现在这样一个并非商业机构的艺术中心,反应了新加坡政府对滨海艺术中心发挥应有功能所寄予的厚望。
总裁带领的管理系统,设置了市场、服务、行政等职能部门,保证设施维护等日常运转同时,重点突出了市场推广和服务系统。
为了充分利用滨海艺术中心的设施优势,每年有近千万新币用于公益性的活动;为了保证艺术活动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有300多万新币用于广告和公关。
为了保证运营能力的提高,滨海艺术中心每年会安排多次的考察和学习,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密切关注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团体,及时把优秀的演出带到新加坡。
管理团队的商业运做能力,在管理购物中心、场地出租、争取赞助等方面的得到充分发挥。
滨海艺术中心拥有规模巨大的购物中心,以及配套服务的商业设施,通过精细的管理开发,每年的租金和经营收入可以达到600万新币,是比重最大的一项收入。
管理者积极拓展尊龙凯时平台的合作伙伴、节目赞助、冠名权形式的商业合作。截止2006年3月,共有26家赞助商,提供每年约440万新币的赞助款项。赞助商的名单中,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花旗银行,被纽约时报评为十家最好餐馆之一的鼎泰丰,新加坡标志性的购物中心义安城,新加坡最大的银行星展银行,世界上顶级投资银行美林,摩根斯丹利,这些著名企业不但提供了客观的赞助费,还为滨海艺术中心带来了形象的提升。
作为回报,滨海艺术中心精心设计了多种方式,通过vip包厢、节目单、海报、停车场等媒介,宣传赞助提供商。
通过各种努力,2006年,滨海艺术中心总收入超过5780万新币,其中票房收入340万新币,来自新加坡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的拨款2755万新币。2006财年,出现了难得的470万新币财政盈余。
滨海艺术中心的服务水平,是最值得称道的,从医务室、无障碍通道、寄存处、失物招领处的人性化设计,到2005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平均每月收到近20万条留言,都体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2006年,滨海艺术中心吸引了461次媒体访问,包括bbc,甚至从伦敦派过来一个摄制组,制作半个小时的节目。
作为承担了大量社会公益职能的非赢利机构,以184名正式员工,完成平均每天5场艺术活动,这样的效率是一个骄人的成绩。也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出了管理威力。
在国际的艺术团体中间,滨海艺术中心日益确定其领先的地位,向世界各地展示新加坡的文化影响,推动新加坡成为充满活力的、全球性的艺术之都。
(作者:林凡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