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管理和运营文化演艺剧场,“山东模式”成为借鉴样本 |
发表时间:2015-06-07 |
|
6月1日,由文化部政策法规司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和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2015年第一期全国演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山东济南开班。此次培训班选聘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演艺一线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亲临授课,以解剖麻雀、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的方式为来自全国相关演艺单位的75名学员提供业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如何管理和运营文化演艺剧场成为此次培训班热议的主题。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沈亮、香港教育学院艺术管理教授郑新文和山东演艺联盟总经理林凡军等演艺界专业人士,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给出了各自的解答。在这些演艺界专业人士看来,观众体验至上、追求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为各位管理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演艺行业的“山东模式”则成为值得借鉴的经验样本。 剧场运营应以观众体验至上 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然而还是没人来看。乐团进行市场研究的结果表明,该乐团的声望反而造成了人们的忧虑。 于是,乐团决定改变广告语。之前剧团的广告语是“来到表演厅的都是专业的音乐鉴赏家”,后来他们打出了这样一段话:“当温顿在此表演时,即使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也会为之动容落泪”和“不满意则可以退款”,果然人气大增。 沈亮说,这个例子表明,“让人们远离音乐大厅的原因不是古典音乐本身和门票的价格因素,而是由于人们缺乏对此种经验本身的亲切感。” “观众缺乏对剧场的体验或者观众体验不佳,就不会踏入或再次踏入剧场,这对剧场的影响是最大的。”沈亮认为,“观众去剧场观看一场演出有诸多环节,从‘决定去、同意他人建议去、查看上演剧目、买票、到剧院、到剧场、剧院现场、看演出、吃饭、到家、决定再去看戏’是一个链条式的反应,但如果某一环节的体验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观剧的体验。所以,剧场的经营要格外重视每一个环节,不光要以优秀的演出为卖点,更重要的要为观众提供一流体验。” 在国内,剧场演出的时间一般在晚上七点至八点,而这个时间正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和晚餐时间,去观看演出就要经历堵车、挨饿等。沈亮说:“如果能像国外的很多剧院一样,将餐饮引入剧场周边,让观众在演出前后有一餐美食的享受,我想会为整个观看演出的体验加分的。” 要追求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远景是打造属于‘每一个人的艺术中心’,担负着提供娱乐、接触、教育、启发的使命;而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郑新文做了这样一个对比。郑新文表示,曾经随机提问去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和中国国家大剧院参加展演的学员们,这些学员都能或多或少地说出二者在管理方面的一些差异。 众所周知,剧院管理者要从事多种工作,涵盖节目策划、艺术家管理、营销、观众拓展、融资、设施管理、财务、人事、信息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管理者追求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在我看来,所谓的文化价值就是这四种价值的最大化。”郑新文说,“剧院经营者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平衡艺术、经济、社会和教育价值,是一个剧院成功与否的关键。” 成功的剧院有哪些特点?结合香港西九龙文化区表演艺术场地管治模式,郑新文认为:“剧院管理首要的是追求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剧院的整体管理。” “整体管理,就是要求剧院有清晰的使命、宗旨,各部门有清晰的业务指标和工作流程。在内部监察中采取表现评估和定期的书面报告的形式来进行问责,决策上有效率,内部流程尽量简单、无缝。”郑新文强调,“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香港西九龙文化表演区的剧场管理模式可能不适合于国内任何一个剧场完全照搬,但是这些模式都会为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 演艺行业的“山东模式” “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2013年3月8日,山东演艺集团联合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剧场、演出经纪机构等共188家单位在济南成立山东演艺联盟。同年10月,山东演艺联盟注册为法人公司实体,成为全国演艺行业第一个注册成公司的联盟组织。”林凡军说,“这种变革在演艺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和有效的发展路径、多数管理者和从业者缺乏演艺产业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山东演艺联盟形成了以山东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剧场院线、电子票务系统、联盟秘书处、山东演艺产业孵化器和山东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为支撑,集学术研究、项目运作、人才培养、票务服务、尊龙凯时平台的版权交易、教育培训、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全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如今,山东演艺联盟整合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演艺资源,集剧本创作、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打造了完整的演艺产业链条。同时,山东演艺联盟担当起政府与成员单位的中间组织,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政府决策参考,为基层实践提供政策分析与业务支持;参与和培育山东本土演艺产业发展,通过票务系统、艺术教育、剧场院线等抓手参与市场经营;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各类演艺专业人才;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对山东省乃至全国演艺产业发展作及时、深入、系统的研究。成为“政产学研”一体的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来源:大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