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演艺集团-尊龙凯时官网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支持戏曲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23 作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在孔孟之乡山东,遍及城乡的戏曲舞台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独具齐鲁特色的地方剧种也为9000余万山东群众带去欢笑。
    支持戏曲演出——大剧团走进小山沟
    说起今年4月看的演出,滨州市邹平县西阿陀村村民赵书策至今记忆犹新。4月21日,山东省级政府购买精品剧目送戏下乡惠民首场演出在邹平县东阿陀村举办,山东省吕剧院为当地群众带去了经典剧目《墙头记》。资深吕剧迷赵书策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马扎赶到现场,“还是晚了一步,年轻时我就爱看戏,那时的戏台子很简单,晚上演出就点上汽灯,没有音响,单靠演员扯着嗓子喊。”赵书策说,这几年省、市、县的吕剧团都去过当地镇上演出,“专业团的演员唱得好,我能听出来。”
    在邹平县演出后的第三天,一场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4月24日,山东演艺集团与所属院团、剧场就省级政府购买精品节目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签约。按照协议,即日起至今年底,山东5个省直院团、3家剧场将在300多个演出点为群众送去500场演出。
    “今年山东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政府定向购买服务方式采购省级公益演出服务500场次,包括400场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和支持剧场举办100场含有惠民票的演出。”山东省财政厅文资处副处长张振言说。
    与以往政府采购演出不同,此次山东省级财政定向采购的惠民演出提出向边远基层地区倾斜,演出形式包括戏曲、话剧、儿童剧等。演出承办方的节目必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格调高雅、喜闻乐见,具体购买剧目由山东演艺集团综合演出地观众文化需求、欣赏水平、演出地条件及院团剧目资源等因素确定。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是山东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亮点举措,也直接促进了本省戏曲的传承发展。
    2012年起,山东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迄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连续4年被列入办实事工程。今年6月印发的山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今年起至2020年,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
    加强戏曲传承——濒危剧目迎来又一春
    “山东地方戏曲是齐鲁文化和民俗文化家园的栖息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地方戏曲,就意味着有乡情没有乡音,民族的历史文化将受到巨大影响。”一位退休的文化部门负责人说。
    山东是地方戏大省。上世纪50年代,地方戏剧种多达39个,地方戏一度成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形势变化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同全国许多剧种一样,山东地方戏发展进入低潮。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到2006年,山东能够演出的剧种仅14个。
    2008年,山东设立了“艺术创作专项资金”,结合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和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资金数额每年大幅增长,2011年达到2500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扶持地方戏创作生产。
    2014年7月,《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实施办法》印发。根据办法,山东成立了“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全省地方戏、京剧院团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展演、鼓励演出、加强交流的方式推介山东地方戏。针对日渐式微的小型地方剧种,办法特别指出,“做好地方戏、京剧史料挖掘、抢救,加强理论研究和传承保护”。
    大弦子戏有数百年历史,流行于鲁西南、豫东北等地。在有“戏窝子”之称的菏泽,原菏泽地区地方戏曲院大弦子剧团演出的剧目曾屡获大奖并深受群众喜爱。但由于“文革”期间剧团被撤,这一古老剧种离开民众视野40年。2008年,大弦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扩展名录。菏泽市的艺人们在探索对其保护的过程中,发现重排一部原汁原味的大弦子戏困难重重: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非常缺乏。保护工作陷入停顿之时,听闻消息的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伸出了橄榄枝。
    为让大弦子戏以崭新面貌尽快立上舞台,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调集全院力量,国家一级导演、国家一级舞美等纷纷赶赴菏泽,全面介入《两架山》复排工作,力求保持大弦子戏的音乐风格、剧种基因不变。2014年7月,《两架山》在菏泽大剧院首演。菏泽市牡丹区的观众朱曰淼看完后说:“对大弦子戏,我十分留恋,现在文化部门复活这个戏,是帮助我圆了梦。”
    有类似情况的还有山东地方小戏四平调。这一流行于济宁市金乡县等地的剧种,在上世纪80年代因剧团撤销而淡出人们视野。
    2006年,四平调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在金乡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文化部门开始对四平调进行抢救性保护——录制金乡四平调优秀唱段,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影像志、口述史记录,举办四平调培训班,将四平调与送戏下乡等惠民工程相结合……经过几年努力,四平调在金乡县渐渐恢复“元气”。今年5月,金乡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重建金乡县四平调剧团。
    完善人才培养——戏曲传承迎来更多新生力量
    作为“角儿的艺术”,戏曲传承离不开人才支撑。
    如今在山东省吕剧院等山东省内的文艺院团中,很多后备力量“师出同门”,他们都是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学生。
    作为山东省文化厅直属的唯一一所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对外的头衔是“山东舞蹈、戏曲等紧缺艺术人才教育基地、山东地方戏曲后备人才主要培养基地”。该校校长安立元介绍,学校自2007年起开办京剧专业,2008年起开办吕剧专业,2010年开办柳子戏专业,2013年开办山东梆子专业。目前在校戏曲专业学生共271人。其中,京剧表演和京剧伴奏专业5个班共168人,地方戏专业3个班共103人。
    在艺术人才培养的链条上,中等艺术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没有基础过硬、技能扎实的中专人才的输出,会直接影响艺术院团的持续发展,影响高等戏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依托全省文化系统专业院团资源优势,与山东省吕剧院、省柳子剧团及全省各地梆子剧团开展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后备人才,聘请院团优秀演员来校执教,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参与院团的演出实践。“比如,通过与省京剧院长期合作,聘请京剧演员上课、指导教学,学生参与京剧艺术实践和舞台演出,大大增强了舞台实践能力。”安立元说。在山东省京剧院院长郑少华看来,中等戏曲教育,是成就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奠基石,是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库,也是专业艺术院团的蓄水池。
    来自莱州市的姑娘任婧,从小跟随姥姥学唱吕剧,11岁考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吕剧传承班。现今,她已与班上其他10名同学一起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班深造。“在学校6年,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学下了七八出传统经典剧目。有了这些剧目做基础,不管再学习还是演出,心里都有底儿。”任婧说。
    2013年8月起,山东启动繁荣舞台艺术创作的“4 1工程”,涉及舞台艺术精品、地方戏振兴、保留剧目、艺术人才培育等5个方面。得益于“4 1”工程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山东目前新创作及加工修改剧目达100部,包括83部大戏、17部小戏。此外,山东还通过戏曲进校园、加强剧本创作等举措,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能够代表一个地方厚重的文化底蕴。”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为传承戏曲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也为繁荣戏曲文化提供了坚强保证。山东下一步将把《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涵养戏曲的群众基础,解决戏曲传承和发扬中的诸多瓶颈问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割线
尊龙凯时平台 copyright 2021 尊龙凯时平台的版权所有 ©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0505145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