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作文艺精品用好传统文化元素
发布时间:2015-03-18 作者:
素有孔孟之乡美誉的山东,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传统文化与引领时代风气的文艺相结合,做到弘扬传统文化与繁荣文艺事业并重,山东近些年来做了探索,一批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作品脱颖而出。
文艺下乡带来传统“老味道”
3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晚,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原山会堂人潮涌动,许多博山民众早早吃罢晚饭赶到这里,今晚这里将有一场“不要门票”的演出——山东省吕剧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惠民专场。当晚演出剧目为传统吕剧《喝面叶》、《借年》,演员们对剧中角色的生动刻画,让有“戏窝子”之称的博山地区民众连连称赞。“我们这边喜欢看类似题材的戏,接地气,说的都是家长里短,戏词里传达的‘正能量’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在博山区政协机关工作的观众说,国家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一场传统地方小戏的教化作用不容忽视。
在刚过去的“2015年山东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中,山东宣传文化部门提出要“深入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样式开展演出”。全省1.1万余场次惠民演出中,涉及传统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占比近八成。
2月28日,山东省柳子剧团将有近800年历史的柳子戏送到了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现场,吸引万余名观众;3月1日,山东省京剧院在兖州市兴隆庄煤矿为假期值守的矿工演出了京剧经典《春草闯堂》;在元旦春节期间,日照市五莲县茂腔剧团到各乡镇送戏演出超120场次……
“广大农村普遍有‘过大年·看大戏’的传统习惯,文艺下乡怎么对接群众需求?应想人民之所想,弘扬正能量的传统地方戏即是很好的抓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敏说。
文艺创作向传统文化取经
《柳泉寻踪》是由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舞剧。该剧用现代人的审视视角,闪回式地对《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坎坷的一生进行了简要回顾。编导运用虚拟、梦幻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经受一次次挫折、打击之后,最终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获得心灵回归的人生历程。2012年立上舞台以来,《柳泉寻踪》主创团队一直寻求使舞剧更加贴近传统文化元素。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剧已确定了以淄川地区(蒲松龄故乡)的聊斋俚曲为音乐主题的初步构想,未来主创团队将致力于把更多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融进来,提高全剧音乐的主题感和连贯性。《柳泉寻踪》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修改提高,得益于山东2014年开始实施的舞台艺术“4 1”工程。
2014年初开始,“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艺术英才培育工程”陆续启动,加上早先颁布的《关于对全国、国际文艺比赛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的办法》,被形象地称为“4 1”工程。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说,工程实施的核心在于“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巩固戏曲事业发展基础,努力开创山东戏曲发展新局面”。
以“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为例。山东提出要全面加强地方戏与京剧保护扶持,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艺术传承以及院团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开拓、推广普及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山东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省地方戏、京剧重点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史料抢救与保存、艺术理论研究及传承、优秀剧目展演等给予资金扶持。
结合时代元素打造文艺精品
打造文艺精品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反观近年来山东省的文艺创作,尤其侧重于在文艺精品中阐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在2014年底公布的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5年度初选剧目名单中,东营市广饶县报送的小型吕剧《村官上树》名列其中。该剧以反映基层干部爱民为民为题材,讲述了一个穷村官为村里修公路筹集资金,处处受阻,被迫3次上树,最终以抵押自家房屋贷款的方式筹齐修路资金的故事。“村官抵押自家房屋为村里修路,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凤莲说,剧中村官的行动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及敢作敢为、为民务实的精神内涵。
今年,山东继续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抓好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创新。王廷琦介绍,山东将继续组织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加强传统剧目整理保护,推进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健康发展。推广菏泽地方戏剧院“依团代传”成功经验,加强濒危剧种抢救保护,积极开展地方戏经典剧目“音配像”工作,提高传承保护水平。
今年山东还将举办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剧目展演是其中重要一项。王廷琦透露,本届艺术节将作为检阅、统筹、盘活全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引擎,一批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新创剧目也将亮相。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艺下乡带来传统“老味道”
3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晚,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原山会堂人潮涌动,许多博山民众早早吃罢晚饭赶到这里,今晚这里将有一场“不要门票”的演出——山东省吕剧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惠民专场。当晚演出剧目为传统吕剧《喝面叶》、《借年》,演员们对剧中角色的生动刻画,让有“戏窝子”之称的博山地区民众连连称赞。“我们这边喜欢看类似题材的戏,接地气,说的都是家长里短,戏词里传达的‘正能量’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在博山区政协机关工作的观众说,国家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一场传统地方小戏的教化作用不容忽视。
在刚过去的“2015年山东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中,山东宣传文化部门提出要“深入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样式开展演出”。全省1.1万余场次惠民演出中,涉及传统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占比近八成。
2月28日,山东省柳子剧团将有近800年历史的柳子戏送到了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现场,吸引万余名观众;3月1日,山东省京剧院在兖州市兴隆庄煤矿为假期值守的矿工演出了京剧经典《春草闯堂》;在元旦春节期间,日照市五莲县茂腔剧团到各乡镇送戏演出超120场次……
“广大农村普遍有‘过大年·看大戏’的传统习惯,文艺下乡怎么对接群众需求?应想人民之所想,弘扬正能量的传统地方戏即是很好的抓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敏说。
文艺创作向传统文化取经
《柳泉寻踪》是由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舞剧。该剧用现代人的审视视角,闪回式地对《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坎坷的一生进行了简要回顾。编导运用虚拟、梦幻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经受一次次挫折、打击之后,最终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获得心灵回归的人生历程。2012年立上舞台以来,《柳泉寻踪》主创团队一直寻求使舞剧更加贴近传统文化元素。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剧已确定了以淄川地区(蒲松龄故乡)的聊斋俚曲为音乐主题的初步构想,未来主创团队将致力于把更多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融进来,提高全剧音乐的主题感和连贯性。《柳泉寻踪》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修改提高,得益于山东2014年开始实施的舞台艺术“4 1”工程。
2014年初开始,“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艺术英才培育工程”陆续启动,加上早先颁布的《关于对全国、国际文艺比赛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的办法》,被形象地称为“4 1”工程。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说,工程实施的核心在于“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巩固戏曲事业发展基础,努力开创山东戏曲发展新局面”。
以“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为例。山东提出要全面加强地方戏与京剧保护扶持,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艺术传承以及院团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开拓、推广普及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山东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省地方戏、京剧重点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史料抢救与保存、艺术理论研究及传承、优秀剧目展演等给予资金扶持。
结合时代元素打造文艺精品
打造文艺精品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反观近年来山东省的文艺创作,尤其侧重于在文艺精品中阐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在2014年底公布的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5年度初选剧目名单中,东营市广饶县报送的小型吕剧《村官上树》名列其中。该剧以反映基层干部爱民为民为题材,讲述了一个穷村官为村里修公路筹集资金,处处受阻,被迫3次上树,最终以抵押自家房屋贷款的方式筹齐修路资金的故事。“村官抵押自家房屋为村里修路,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凤莲说,剧中村官的行动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及敢作敢为、为民务实的精神内涵。
今年,山东继续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抓好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创新。王廷琦介绍,山东将继续组织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加强传统剧目整理保护,推进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健康发展。推广菏泽地方戏剧院“依团代传”成功经验,加强濒危剧种抢救保护,积极开展地方戏经典剧目“音配像”工作,提高传承保护水平。
今年山东还将举办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剧目展演是其中重要一项。王廷琦透露,本届艺术节将作为检阅、统筹、盘活全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引擎,一批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新创剧目也将亮相。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