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演艺集团-尊龙凯时官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11-22 作者:郑敬斌 作者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学习强国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理论科学回答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水平等重大战略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当前,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进行的理论创新,整体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领航掌舵,明确政治性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坚定立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方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脱轨、不偏航。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置于“七个着力”之首,进一步凸显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掌舵者”和“定盘星”的地位。


第一,坚持党在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的领导权。方向明则前途明,方向清则目标清。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一旦有所忽视,错误的文化与思潮便会对人民群众产生直接影响,并进一步阻碍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必须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从而更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既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应有之义。


第三,坚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我国所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某些方面对西方有所借鉴和学习,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的理论已经无法容纳、解释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打破西方“教条”、实现从“学徒状态”到“自我主张”的历史转型,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势在必行。


守正创新,阐发原创性理论,深化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用科学思维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观点和论断,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断深化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


第一,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践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以文铸魂、赓续文脉,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厚植文化底蕴,谱写当代华章。


第二,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两个结合”源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历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理论结晶,同时也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总航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只有深深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


第三,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当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文化繁荣至关重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要抓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时代回答和实践需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吐故纳新,筑牢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中国底色和时代风貌。


第四,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论命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呼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仅要饮水思源,筑牢中华文明根基,也要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成果,让中华优秀文明的现代性基因“走出去”,把外国优秀文明“迎进来”。从而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步,在求大同、存小异中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更好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凝心聚力,彰显人民性意蕴,汇聚推动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的人民性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继承,体现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以触动人民的文化主题引起思想共鸣,以触及灵魂的文艺作品凝聚精神力量,以高尚的思想价值与审美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涵育人民的文明素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民文明素养。“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指引着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感知领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文明风尚形成。


第二,以人民首创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思想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潜力。以人民为师,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通过对人民创造意愿的充分尊重,鼓励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激发人民的创造伟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第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也要涉及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文化建设不能把人民作为抽象的符号,而是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111.jpg

11月7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启幕,图为观众在博览会上与仿生四足机器人互动。


谋篇布局,秉持系统性思维,明确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文化建设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的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水平等重大战略问题整体性谋划的体系化、学理化的思想。这一思想用系统性思维谋篇布局,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在全方位、立体式布局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总结。


第一,多层次促进以文化人。注重领导干部、群团组织、先进个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强调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文化育人合力。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能够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因此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学校教育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在社会教育方面,则强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第二,多领域推进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不是单一行业的进步,而是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文化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宏观方面做出整体指导;也对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广播影视事业、文学艺术事业等多个领域做出重要论述;与此同时针对网络文化、乡村文化、尊龙凯时官网的文化、校园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提出了独到见解。通过各层面、各领域的文化发展,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形成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使全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高质量文化供给,促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繁荣。


第三,多渠道加强文化传播。一是注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建设,提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二是强调主流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注重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三是强调外宣传播的重要性,提升传播效能。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以艺通心,沟通世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当代价值,展现好中国形象。四是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亮剑发声,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


与时俱进,深化开放性视野,不断激发文化建设的思想气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延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视野,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问题、凝练文化规律、谋求文化繁荣的科学思想体系。开放性视野一方面意味着理论自身的开放,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优化更新,不断审视并反思自身,实现对理论的超越;同时将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精神文明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资源,实现对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开放性视野意味着理论面向的开放,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携手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更好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第一,在回答新气象新作为中展现了思想深度。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现实世界的新形势新问题为导向,直面诸多重大领域的关键性议题,不断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总揽文化建设全局,为我们指明了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的要求,绘就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理论指引与实践遵循方面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丰富内涵与思想深度。


第二,在凝练国内外经验中彰显了思想广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博取众家之长、融古今之精华的思想理论,不仅扎根于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而且广泛吸纳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将各国先进、有效的文明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和适应,转化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符合的文化要素,使得这一思想具备了宽广的文化视域。


第三,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凸显了思想高度。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全球性风险频发,单一国家无法独善其身,需要以有效的合作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站位、博大的胸怀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在凝聚基本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积极推进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构建,促进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行稳致远,充分凸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


分割线
尊龙凯时平台 copyright 2021 尊龙凯时平台的版权所有 ©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05051451号
网站地图